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从单一方面考虑很难同时解决以上提到的各种问题,要想真正解决以上这些指标管理上的问题需要从管理、标准、技术三个维度入手。其一,从管理上要分清指标管理的责任区;其二,从标准上要建立统一可参考的指标规范;其三,从技术上要能给予一定程度的自动化系统化的手段。三者缺一不可。

1.从管理上:明确指标管理的岗位和职责,建立绩效管理机制
人员的参与是指标管理的基础。第一时间,为实现指标的综合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和业务紧密相关的指标管理的组织架构,将指标的管理职责分解到与指标相关业务相对应的岗位;其次,为保障指标管理的落地,企业需要让指标的管理效果与每名员工的职责和个人绩效成绩关联起来,并采取有效的激励。
建立和业务相关的指标管理组织架构
企业指标通常分散在企业的各种业务环境中,为尽可能避免指标的分散管理,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管理所有指标的综合管理部门,在综合管理部门之下建立和业务挂钩的职能管理部门,顺利获得职责分层管理机制,将指标管理的职责分配给各个业务部门,实现指标的无缝管理。
建立指标相关绩效管理机制
为有助于指标管理的顺利进行,让各部门持续参与到指标管理中来,保障指标管理的效果,企业需要建立与指标体系相对应的绩效管理机制,可顺利获得
元数据管理平台的问题追溯能力得出各职责部门的指标错误发生率,根据各部门的错误发生率判断指标管理的落地效果,有助于指标落地的执行。
2.从标准上:制定指标相关的
数据标准,规范指标体系的落地
随着时间和业务需求上的变化,企业指标的命名、业务定义、计算方法等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在指标统计和在业务决策时,这些偏差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影响业务开展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致命的。为避免这种问题出现,企业需要建立统一的分析类数据标准(分析类数据标准就是针对指标的标准),形成企业的指标标准体系。
规定指标的基本属性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规定指标的基本属性,例如指标的标识代码、名称、描述、数据来源、口径、统计频度、度量单位等,其他属性可根据企业指标查询的展示需求进行扩展。
统一指标定义和口径
在企业众多环境中,经常会有同一指标在多个不同的地方出现的情况,为避免同一指标的定义和计算规则等不一致现象的发生,在制定标准时需要与指标相关的各部门沟通,统一指标口径,梳理统一的指标定义和计算规则,并整理成指标标准输出文档。
保证指标标准的落地
指标标准制定好之后,不能只是一个放在角落里被人冷落的文档,要落地到实处并能发挥出价值,指标标准梳理好之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持续管理和维护,统一管理指标标准的落地和应用。
3.从技术上:为指标管理给予技术支撑,自动化解决指标管理问题
企业指标的管理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不重视技术成为大多数企业指标管理效果不好的一大原因。利用技术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让指标管理融入业务过程中,能大大减轻业务人员的压力,让企业能从方便用户的角度考虑而不是从管控的角度来考虑指标管理这件事。
要想建立从掌握指标现状到指标标准落地,再到指标问题解决的自动化能力,企业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要想对指标进行集中管理,企业需要顺利获得一定程度自动化的方式采集现有企业的指标体系,而不是全靠人工梳理。
第二,要想统一指标定义,企业需要给予系统化的指标标准的生命周期管理,尤其是指标标准的落地情况管理。
第三,为追溯指标问题,需要顺利获得技术自动发现指标与数据实体间的关联关系。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